我已授权

注册

疫情之下,区块链向上?

2020-02-17 18:16:33 和讯名家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人们关上的家门外,全社会正在面临一次压力测试。

有混乱。医护人员在一线夜以继日奋战,防护用品仍然处在短缺状态,世界各地的物资涌向湖北,老百姓(603883,股吧)对信息的分发与统计效率仍然感到不够及时。

一方面,是人们面对面接触受到严重限制;另一方面,时局所迫,抗击疫情的大规模多方合作又刻不容缓。

疫情之下,和「信任」息息相关的区块链技术,是否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01   疫情之下,区块链向上?

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似乎并不像人工智能那般神奇而富有魔力,但是它的技术魅力在于能够解决大规模复杂协同中的基础问题,也就是「信任」。

2015 年 10 月《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文章详细介绍了区块链以及数字货币可能带来的改变,文章的标题即为《信任的机器》。

越是流程复杂,涉及相关方多的地方,低成本的「可信」就越重要,区块链的作用也就越大。

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全民战疫」中,区块链技术无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事实上,从采集信息、疾病防控到物资调配,已经有许多区块链应用得到了落地。

先来看信息疾病的监测与防控。当前全国各地的疾控形势依旧十分严峻,避免疫情爆发是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区块链所提供的不可篡改、可信、可监督的能力,恰好可以应用在非常时期的协同工作上来。

2 月 6 日,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医学人工智能团队表示,日前已经为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紧急开发出一套免费的在线健康咨询、问诊以及新冠风险筛查系统,系统后台支持区块链技术,能够对病例的访问管理进行严格监控,保护患者隐私。

2 月 7 日,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由山东财经大学与蚂蚁区块链合作开发的「区块链疫情采集监测系统」正式部署线上运行。可以分布式在线采集在校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状态数据以及外出情况等。

得到应用的还有社区治理。不久前,上海静安区临汾街道上线的「智慧临小二」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对 20 多个社区、2 万余人次的口罩预约、回沪登记、健康打卡等服务功能,电子存证能够让相关信息被有效记录,同时也可以溯源。

物资调配同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应用领域。疫情期间,湖北及武汉红十字会在物资调配及分发上遭到民众质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信息发布不够及时、也不够透明。不断消耗公信力,最终甚至有可能掉入「塔西佗陷阱」——做了好事,民众也不满意。而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可以记录物资流转信息,让捐助变得透明。

2 月 5 日晚,由浙江省卫健委、经信厅主导,蚂蚁区块链和 CityDO 集团共同开发的防疫物资公共服务平台在支付宝上线。该平台采用了区块链技术,将对物资的需求、供给和运输等环节进行信息审核并上链存证。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特点,解决一线物资供给信息的同步以及可信问题,能够避免黑箱产生。

据华夏时报,数秦科技保全网事业部总经理陈豪鸣表示,捐助信息与区块链结合的好处在于,一是破解碎片化的难题,将捐赠全过程,从物流、仓储、分发、派发等数据以全链路的方式进行存证;二是数据可信,全程可溯源,不可篡改,存证之后会存到联盟链上面去,再跟公链进行对接;三是机构公开透明,数据存证之后,全社会可以公开查询。

此外,作为平台方,蚂蚁区块链还联合支付宝发布了「疫情小程序召集令」,激励开发者进行疫情相关小程序的开发工作,并提供资源倾斜,开发端由蚂蚁区块链开放联盟提供后台及免费算力支持,以及后续有可能在支付宝首页得到露出,并投放淘宝、天猫精灵等阿里系 App。

综合来看,围绕区块链技术的几个基本属性,其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与此同时,也不难发现许多应用都是紧急上马,作为一种需要多方协同配合的技术框架,在当前状况下,是否能够得到大范围的铺设推广仍然有待观察。

晴天修屋顶,以这次疫情为契机,区块链技术未来如何与疾控系统结合值得引起各方思考。

02   无接触服务的未尽之地,还有哪些可能

一个「足不出户」的春节假期,让中国人过上了「无接触」生活模式。年轻人们也开始学着下厨做饭。

船小好调头,个人和家庭终归是小规模的生产单元。2019 年中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已经超过了 1 亿户,其中企业超过 3100 万户。和当年 SARS 疫情时相比,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

如何在「无接触」的模式下开展工作,维持运作,已经成为摆在数千万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些依赖现金流和到场消费的行业已经受到明显冲击。据恒大研究院数据,仅春节七天假期,餐饮业、旅游业以及电影院线的直接收入损失就超过了一万亿人民币。眼下,许多中小企业受困于疫情的不可抗力,没办法开展工作,许多跟进中的项目因为无法见面商议难以推进,订单也不能如期交付。

想要纾解这些问题,离不开数字化技术的大范围普及。比如最近一段时间,学校能够做到「停课不停学」,就得益于协作办公与直播应用,而其背后又是通讯技术以及云计算在做支撑。

同样的,区块链技术对于疫情下受到波及的企业经营,也有着重要作用。当然,核心还是落在「信任」上面。

先以企业开展业务时最常见的签约场景为例,中国人讲「见面三分亲」,生意到了签署合同的时候,总是要双方坐到一起,既是为了有仪式感,也是为了彻底打消疑虑。但疫情之下有些合同的签署不得不在线上进行,或者通过开具不可抗力证明进行延期。

2 月 7 日,成都市贸促会出具了首批新冠病毒疫情的不可抗力事实证明书,帮助企业减免延期履约或不能履约的违约责任,为企业挽回受到疫情影响的经济损失。各地有关部门也都在推进文书的出具工作。如果能够让各环节都上链,进行信息确认,就能以很低的成本保证真实性,并且可以溯源。

重要文书出具之外,在政企招投标领域,区块链技术也在发挥作用。

近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联合蚂蚁区块链、阿里云、甘肃文锐等,利用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技术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企业招投标过程对于保密性和安全性都有很高要求,在此之前,远程开标大多采用视频直播 + 在线提交加密文件的方式,难以满足实时监督、可追溯的要求。据了解,目前在蚂蚁区块链等多方合作下,甘肃目前已经上线「区块链 + 远程在线开标系统」,并已有项目通过该系统完成了招投标工作。

再来看金融,作为区块链应用的一个重点领域,疫情之下,区块链与金融结合有望促进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问题。

已经有地方政府在采取行动,2 月 5 日,北京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为参与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确权融资服务。

供应链金融的信任问题本就突出,中小企业没有太多传统视角下的可抵押资产,不容易获得银行授信,但产业上下游的账期错配又是客观情况,企业资金周转有难处是普遍问题。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有望解决「萝卜章、假合同」的问题,降低企业融资的授信成本。

世界银行 2018 年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报告显示,中国 40% 的中小微企业信贷困难,有近 12 万亿元的融资缺口。而核心企业依靠体量和品牌优势,在获得银行授信上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实际上,业内普遍认为,供应链金融想要取得突破,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必由之路。2019 年,蚂蚁区块链开放了「双链通」产品就是针对供应链金融难题而开发,核心企业可以灵活按照对供应商的了解搭配不通过账期,供应商也能快速贴现融资。

借助双链通等产品的落地,供应链金融这一融资模式有望得到激活,信贷可得性以及融资覆盖面也将得到 提升。全国有 275 家注册担保机构,预计能够覆盖 1000 万家以上小微商家。根据艾瑞《区块链 + 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预测,至 2023 年,区块链可让供应链金融市场渗透率增加 28.3%,将带来约 3.6 万亿市场规模增量。

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难题更加凸显,对区块链技术的推广来说是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03   未来技术的发展转折?

按照 Gartner 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整体来看,区块链科技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大多数企业的区块链项目仍然处在实验模式。Gartner 预测,区块链技术可能还要 5~10 年的时间来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合作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中国的数字化速度,也有望呈现出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曲线。一个迹象是在去年 10 月,国家高层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有发展区块链的顶层设计决心,也有遍布机会的土壤。目前以蚂蚁区块链为代表一批中国区块链技术服务商,已经处在全球第一梯队。

以蚂蚁区块链为例,根据公开信息,蚂蚁区块链全球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 1005 件,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蚂蚁金服副总裁、智能科技总裁蒋国飞表示,在蚂蚁金服的区块链专利中,62% 是偏向底层基础技术的核心专利,比如共识算法、密码、跨链、隐私保护、管理、存储等;38% 是基于业务逻辑和商业应用。

身处阿里经济体的蚂蚁区块链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 2019 年双 11,蚂蚁区块链技术就为天猫商城 4 亿跨境商品进行了溯源存证,是去年的 2.7 倍。

往前回看,之所以会诞生支付宝,其实就是为了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交易的方式,解决网络交易的信任问题,也因此,蚂蚁区块链团队在推广和应用区块链技术上有更好的基础与机会。

诚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技术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疫情让人们关注到区块链对经济运转的提升和助推,但是在实际推广上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驻场服务难以展开,许多机构对于新技术的接纳程度目前看也有限。

但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那样,「人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一到两年的变化,低估了未来十年的变革」,在全民战疫中崭露头角的区块链,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周天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