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8月2日电 题:《任泽平:如何应对Libra的冲击?》
作者 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Facebook旗下全球数字加密货币Libra官方网站正式上线已一月有余,推出至今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将数字货币推向了新一轮高潮,另一方面引发了各国监管层的担忧。Libra究竟是什么?其较比特币有何优势?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Libra是由Facebook主导发行的区块链加密数字货币。其主要特征包括:在组织架构方面,Libra的发行管理由非营利性、去中心化的协会实施,协会成员覆盖支付、电信、区块链等多个行业;在技术方面,与其他数字货币相比,Libra的三大核心技术(Move 编程语言、BFT共识机制、梅克尔树数据结构)使其更具安全性与可靠性;在货币特征方面,Libra储备100%挂钩一篮子银行存款和短期国债,具有稳定性、低通货膨胀率、全球普遍接受和可互换的优势。
Libra优势与挑战并存,各国监管是当前主要障碍。一方面,Libra融合了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优势,升级技术和发行机制。Libra较USDT在主体信用、组织架构、币值稳定和生态构建方面有显著优势。另一方面,发行主体和国家监管风险对Libra推广构成挑战。1)发行主体风险,作为一种货币,Libra天然面临与商业银行类似的风险,包括超发、挤兑以及隐私泄露风险。2)国家监管风险,Libra可能削弱各国货币主权,冲击现有货币体系,各国监管层和国际组织普遍对Libra持有中性谨慎的态度,不排除未来部分国家禁入Libra的可能。
Libra或冲击货币体系、银行体系、资本市场和其他数字货币。
对货币体系影响:Libra超主权货币雏形显现。第一,Libra协会并非试图打造超主权货币,但是Libra或自然演变为超主权货币。从美元全球化历程来看,资产抵押、丰富生态使Libra具备超主权货币雏形,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可能使Libra自然演变为超主权货币。预计Libra将首先流通于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小国,前期对于大国主权货币的冲击相对有限,Libra在小国流通情况是其能否成为超主权货币的风向标。第二,Libra可能冲击国家货币主权,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施行。货币政策方面,匿名、点对点交易特性使Libra成为资本跨境流动的新渠道,各国央行资本流动管制难度增加;部分商品可能使用Libra进行定价,部分小国货币甚至可能被取代,货币政策将失效。财政政策方面,政府无法征收“铸币税”,且丧失赤字货币化工具,财政收入萎缩,债务违约风险放大。
对其他数字货币影响:Libra无法取代比特币,也不构成直接竞争。Libra定位于支付手段,其设计构想克服了比特币的三大缺陷,是更优秀的支付媒介。而由于比特币在信用风险和功能定位方面的不同,二者不会构成直接竞争关系。事实上,作为一种数字货币,Libra的推广和普及将使比特币被更多人所接受和认可。
对银行体系影响:银行贷款、跨境支付业务承压。跨境支付业务是Libra最主要应用场景,这将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的跨境支付业务。同时,Libra未来有可能进行信用扩张,将冲击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未来企业或通过“Libra+ICO”进行融资,投资门槛低、无需审批的特点方便企业快速寻找合作伙伴,但恶意炒作代币或破坏正常金融秩序,甚至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面对Libra,中国应拥抱创新与挑战,鼓励中国央行推进数字货币研发,鼓励中国互联网企业与Libra加强合作。从长远角度,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中国应重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技术变革新机遇。中国在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领域是领先于美国的,这对增强世界人民支付便利性、中国互联网科技实力、移动支付实力、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全球金融中心等具有战略意义。首先,应深入研究Libra的性质并关注发展情况和战略方向,密切关注其他新兴的全球化数字货币的发展。其次,努力将Libra和其他数字货币纳入现有的监管体系,同时构建自身的数字货币体系。再次,中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不应“一刀切”。一方面,要加快相关法律体系建立。另一方面,应通过外汇管制制度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保障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长期来看,应鼓励互联网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和跨境支付,增强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中新经纬APP)
任泽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