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杨农:普惠金融发展着力探索商业可持续的服务模式

2019-04-25 17:30:28 和讯互联网金融 

  和讯互联网金融消息 2019年4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普惠金融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杨农发表了主题演讲。

杨农:普惠金融发展着力探索商业可持续的服务模式

  杨农表示,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越来越多创造性和适应性的新型技术、商业模式、以及服务模式渗透到普惠金融的领域,一个以数字化为驱动的普惠金融的新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

  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和工作的部署,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着力探索商业可持续的服务模式。数字普惠金融对服务提供商而言是可持续的,因此有必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标杆做法,探索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模式应该提升数字化风险的管控能力,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建设大数据的信用评估、信用风险动态监测等系统,从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两个方面降低综合服务成本。建立有效的业务模式,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优势,将普惠金融产品进入各类服务场景,依托生态闭环打造高效的金融价值链。目前我们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综合服务的平台模式、电商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等多样化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注重提供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所谓的“负责任”是数字普惠金融关键的理念。金融服务机构要采取负责任的方式开展业务,注重保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在普惠金融领域信用和信任的基础较为薄弱,客户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不足,倡导“负责任金融”的理念非常的必要,并且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第三,精准地匹配服务对象的有效金融需求。有效的金融需求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根本,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准确的识别服务对象的有效金融需求,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金融服务供给。数字普惠金融匹配服务对象的有效需求,应该加强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调查摸底,分析判断服务对象金融需求的合理必要性,筛查其中的有效金融需求。同时要丰富数字普惠金融的产品供给,面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存贷款、支付、结算、保险、投资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服务,根据机构资源禀赋和目标客户群体,找准市场定位,基于客户需求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以下为杨农的演讲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普惠金融的内涵、外延以及实现的手段都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也同样呈现出服务主体的多元化、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以及服务覆盖面广等等特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正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传统普惠金融模式和技术条件下,普惠金融面临的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商业不可持续等全球共性的难题依然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目标的主要障碍。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越来越多创造性和适应性的新型技术、商业模式、以及服务模式渗透到普惠金融的领域,一个以数字化为驱动的普惠金融的新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我国互联网规模优势和应用的优势,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技术属性和风险特征等方面的新特点,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因此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过程当中,不能够仅仅靠技术来单边突进,把技术过度的神化和泛化,而应该研究推动包含政策、制度、技术等在内的一揽子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体系、风险治理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消费者保护体系。

  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普惠化、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和工作的部署,下面我就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意见:

  第一,着力探索商业可持续的服务模式。商业可持续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基本原则,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指出,普惠金融应该立足商业可持续的原则,20国集团《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也明确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对服务提供商而言是可持续的,因此有必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标杆做法,探索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模式应该提升数字化风险的管控能力,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建设大数据的信用评估、信用风险动态监测等系统,从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两个方面降低综合服务成本。建立有效的业务模式,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优势,将普惠金融产品进入各类服务场景,依托生态闭环打造高效的金融价值链。目前我们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综合服务的平台模式、电商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等多样化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二,注重提供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所谓的“负责任”是数字普惠金融关键的理念。金融服务机构要采取负责任的方式开展业务,注重保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在普惠金融领域信用和信任的基础较为薄弱,客户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不足,倡导“负责任金融”的理念非常的必要,并且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回顾世界金融史,我们可以看到,韩国的卡债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印度小贷危机的发生都与相关的市场主体没有能够充分的履责有很大的关系。当前要提倡践行负责任的数字普惠金融应该注意全面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透明度,通过信息披露、产品登记、风险提示等措施切实地保障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通盘地考虑普惠金融服务的经济账和社会账、短期账和长期账,一视同仁地公平对待,包括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农户等群体在内的各类服务对象。同时,要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提升数据治理、安全管理的能力,不能够以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为理由,过度采集客户数据,更不能够开展数据倒卖、“一次授权、重复使用”等违法违规活动。

  第三,精准地匹配服务对象的有效金融需求。有效的金融需求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根本,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准确的识别服务对象的有效金融需求,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金融服务供给。比如就小微企业来说,我们一方面需要准确地识别哪些小微企业存在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准确地识别小微企业存在哪些方面的金融需求。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已经注意到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逐步从存贷汇等基本需求发展到资金融通、保险保障、投资理财等综合性的需求;从小额分散的单户需求已经发展到了基于产业链和商圈的批量需求;从不同发展期的分段式的融资需求发展到覆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全流程的服务需求。

  数字普惠金融匹配服务对象的有效需求,应该加强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调查摸底,分析判断服务对象金融需求的合理必要性,筛查其中的有效金融需求。同时要丰富数字普惠金融的产品供给,面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存贷款、支付、结算、保险、投资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服务,根据机构资源禀赋和目标客户群体,找准市场定位,基于客户需求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够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提高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数字化是核心的工作手段和推动的力量。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最后祝本次高峰论坛圆满成功。谢谢!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