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间,宜人贷完成了一场意志坚定的调整与转型,但这却依然不是一张通往未来的「诺亚方舟」船票。
——馨金融
洪偌馨/文
财报季来临,又到了上市公司们一年一度交考卷的时刻。
美东时间3月25日盘后,中国的「P2P第一股」宜人金科发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宜人金科实现总营收86.17亿元,同比下跌23.36%;净利润为11.56亿元,同比下降26.84%。
营收和利润双双同比下滑20%以上,这对于习惯了高速增长的中国金融科行业而言算不上是一份「及格」的成绩单。
究其原因,平台的核心业务在2019年严重受挫。
财报显示,2019年四季度,在线平台促成借款总额80亿元,相较于三季度的105亿元环比下降24%;全年累计促成贷款391亿元,比2018年的633亿元同比下滑超过38%。
过去一年,P2P平台们的日子都不好过。大多数平台选择清算退出,或者改弦易辙,转型小贷或者入股其他持牌机构。
相比之下,宜人金科的尝试更加复杂。其在过去一年重新调整了公司的战略和组织架构,将母公司的部分业务——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三个板块纳入了上市公司体系,并且对外展开了一系列收购与合作计划。
P2P业务已然日薄西山,但经历了重组、合并、加码新业务的宜人金科显然还没走出P2P业务的阴影。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那些被装进上市公司体系内、并且快速增长的新资产,是否潜藏着更大的风险?
1
P2P 业务的收缩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宜人金科的财报表现?
在财报中,宜人金科将其收入来源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宜人贷和宜人财富,对应信贷科技收入与财富管理收入。其中,信贷科技部分在2019年的总收入为64.4亿,在总营收中占比约为75%,是撑起营收的绝对主力。
然而营收主力在2019年遭遇重创。
对于网贷平台而言,贷款规模的增长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是在监管收紧与行业风险上升的双重挑战之下,平台的贷款规模剧烈收缩。
财报显示,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宜人金科平台的贷款余额为512亿元,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5%。与之相对应的,其信贷科技相关收入在2019年同比缩水30.4%。
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来看两个与贷款业务直接相关的收入指标——贷款便利服务费(loan facilitation services)与贷后服务收入(post origination services),两项收入均大幅下滑。
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宜人金科实现贷款便利服务收入51.82亿元,同比上一年的76.48亿元下跌32.2%;贷后服务费总收入近为7.58亿元,同比下降近40%。
对于P2P行业而言,贷款规模收缩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止于此。
借贷行业总是有风险滞后的特征,在借贷规模的快速扩张期,由于分母的快速扩大,大多平台的逾期表现始终处于低位。但是一旦扩张的速度慢下来,甚至分母开始变小,风险表现就会迅速恶化。
宜人金科也逃不开这样的规律,从数据来看,平台的坏账率在不断上升。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台2016年、2017年、2018年发放贷款的累计净坏账率分别为9.4%、16%、13.8%,相比今年三季度均有所上升。
此外,截止去年末,平台15-29天、30-59天、60-89天的逾期率分别为1.2%、2.0%和1.7%,对比前一季度的1.0%、1.8%和1.6%均略有上涨。
相比之下,宜人金科财富管理业务的表现格外亮眼,公司也在财报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这部分业务的增长。
财报显示,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宜人财富平台上非P2P投资人累计达到17.4万人。四季度,非网贷资产销售总额25.48亿元,环比增长232.2%,非网贷资产管理总额达10.27亿元,环比增长64%。
值得注意的是,宜人财富强调他们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富裕人群」。在其此前发布的《大众富裕人群资产配置策略指引》中,他们指出,大众富裕人群基数大概在3000万人左右,其可投资金融资产大约在百万级以上,千万级以下。
在P2P的投资人数量、资产规模都大幅下降的背景之下,财富管理业务的增长似乎成为了宜人金科最后的希望。唐宁也在财报中强调,财富管理业务有望在2020年实现强劲增长。
但显然,眼下这部分业务的增长无法抹平P2P业务重创所带来的业绩压力
2
过去一年是宜人贷战略转型、重新定位的一年。
去年3月,宜人贷在发布财报的同时宣布,为更好地向出借人与借款人服务,宜人贷将作为上市公司,承担面向大众富裕人群财富管理、抵押及担保类消费贷款、融资租赁、中小企业贷款及其他相关服务或业务。
此次调整涉及了借贷和财富管理等多条业务条线,宜信公司旗下的宜信惠民、宜信普惠、指旺财富三大板块将被整合纳入上市公司体系。在整合完成之后,宜信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唐宁将出任整合后业务板块的CEO。
在宣布这一整合决定的同时,宜人贷COO兼CTO曹阳宣布辞职。
紧接着,在2019年一季报中,唐宁宣布,宜人贷成功完成与宜信部分业务的重组,从宜信注入的业务已顺利融入宜人贷的日常运营,并为整体业务战略转型奠定了基础。作为业务重组的一部分,宜人贷还将进行全新品牌升级,新品牌名为「宜人金科」(Yiren Digital)。”
在升级的同时,宜人金科加紧了转型的步伐。
去年6月,宜人贷同香港一家券商公司Varengold Capital Securities签署了最终收购协议,目标公司拥有香港Type1(证券交易)和Type2(期货合约交易)的券商牌照。7月,宜人贷则与另外一家P2P平台道口贷达成了收购意向。
除了道口贷之外,去年底还有业内人士称,宜人金科将接盘遭突遭变故的美利车金融。只不过,无论是道口贷还是美利车金融,宜人贷的收购动作都渐渐没了下文。
这一系列升级也伴随着一系列人事动荡。2019年7月,方以涵宣布辞去CEO职位。与此同时,宜人贷任命两大核心业务板块新管理层,由王威担任宜信普惠CEO,由尚筱担任宜人财富CEO。
此次调整后,宜人金科上市公司的新框架基本确定。
信贷科技业务方面,宜人金科加大了对机构端的投入,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一样,进一步加强机构端的合作,强调金融科技能力的输出。唯一特殊之处在于,宜人金科始终没有放弃对P2P的坚守,并在二季度为平台继续增资。与此同时,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然而高管动荡却没有因此结束。
2019年9月,二季度财报显示,宜人贷联宜人贷联席CFO丛郁将出任公司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并继续负责新业务开发、资本市场和战略规划事务。宜人贷联席CFO刘佳将成为该公司的唯一CFO。
然而去年底,刘佳因个人原因辞职,最新消息显示,刘佳将加盟百信银行,而去年9月方以涵也已经入职新东家京东金融。
从某个角度看,从宜人贷到宜人金科,「P2P第一股」的转型意志坚定,在一年之内完成了一出「变形计」,也带来了一轮高管的大洗牌。但是宜人金科的未来之路就此是否从此明朗了起来?答案似乎依然是否定的。
3
唐宁最新的财报中提到,对于信贷科技业务正在推出新产品,其中包括短期租赁循环贷款和汽车贷款,并且拓展资金来源,更多引入机构投资者。
然而现实是,那些正在或者已经完成转型的平台,日子同样不好过。最近披露财报的其他金融科技公司,虽然没有像宜人金科一样营收、利润、交易规模全线大跌,但也都在四季度迎来了「至暗时刻」。
其中,趣店的开放平台撮合交易金额环比下降19.7%;实现收入6.49亿元人民币,环比下降34.6%,vintage M1+拖欠率达到5.6%。
信也科技四季度信贷撮合费收入同比下降35.6%,主要是由于撮合金额和平均交易费的减少。乐信在四季度的净利润也较上一年同期下降近四分之一。
在剧烈动荡的市场环境下,尤其是今年一季度疫情蔓延,投资机构对于外部合作本身就保持更加审慎的态度,宜人金科的信贷科技业务发展可能会迎来更大的压力。而对于被寄予厚望的财富管理业务,远不足以支撑这家公司增长和收入。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最新披露的财报中,母公司宜信宣布免除业务重组交易中宜人金科须支付的剩余12亿元。这到底是母公司的「慈善」,又或者是这些资产本就不值那么多钱呢?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快速增长的非P2P资产被装进上市公司中,在财务上暂且没有看到太大收益的同时,潜藏的风险却是不能忽视的。
尤其是对于投资者们而言,这些资产该被如何定义,整个公司的收益与风险又该如何评判,可能都是宜人金科「变形计」之后所要考虑的重点。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号及作者
联系我们请发邮件:xinfinance@126.com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馨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