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总监闫莺
本报记者 李冰
数字化工具的普及重构了商业价值链,极大地提高供给侧的效能。随着金融科技发展,一个被科技赋能的金融时代已悄然来临。区块链作为其中的热门之一备受关注。
2014年10月16日,起步于支付宝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称“蚂蚁金服”)正式宣告成立。随后在2015年,蚂蚁金服成立了区块链小组;2016年,蚂蚁金服开发的第一个区块链应用落地。由此,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组织架构由虚转实。此后,其在2017年到2019年连续三年稳居全球区块链专利数量排行榜第一,并在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可信计算、隐私保护、跨链交互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就像马云所说,区块链不可能也不应该用来一夜暴富,区块链是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5年间,蚂蚁金服区块链走出了“一条上扬的行情”,建成了可供10亿账户和10亿日交易量的“双十亿”金融级区块链底层平台,在超40个应用场景实现落地。根据财报信息显示,阿里巴巴区块链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1005件,且主要来自蚂蚁金服区块链团队。2019年11月份,蚂蚁区块链技术首次全面应用到天猫“双11”。从去年首次试水,到今年全面应用“双11”商业场景。蚂蚁金服在区块链上面的场景应用落地可谓是迅速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契机让蚂蚁金服开始关注到区块链技术?蚂蚁金服区块链探索之路到底如何?它又能给中国其他区块链技术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深度对话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总监闫莺,探寻蚂蚁金服布局区块链的底层逻辑。
《证券日报》:蚂蚁金服早在2015年就创立了内部区块链兴趣小组,2016年区块链项目组正式成立,是什么契机让蚂蚁金服开始接触和研究区块链技术?
闫莺:在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萌芽源于公司内部一次“黑客马拉松”,几名工程师48小时不眠不休,验证了一个应用的可行性,用区块链追溯公益善款。当时的DEMO模拟了一个公益机构、数位捐款者和受捐人,链路并不长,但能整个跑通,实现了捐款信息流的步步追踪,记录完全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被中心控制。
同一时间,除了自下而上的实验。战略层面也开始自上而下地关注区块链。支付宝成立15年来,一直专注于解决信任的问题。而区块链真正的价值,就是用技术的方式建立信任。
天时地利人和。蚂蚁金服区块链第一个真正落地的应用“听障儿童重获新声”公益善款追踪项目在2016年8月份落地。很快就为10名听障儿童筹到了19.8万元,将近5万人参加捐款。此后陆续落地的区块链公益项目,平均筹款时间要比普通项目快一倍,更验证了这项技术在建立信任上的价值。
《证券日报》:目前蚂蚁金服在区块链场景落地情况?为什么是这些场景?哪一个应用场景目前覆盖面积最广?在区块链场景应用落地上的选择标准或条件是什么呢?
闫莺:蚂蚁金服区块链的落地场景已达到40多个,主要集中在民生和服务实体领域。我们认为,区块链一定要解决实实在在的社会问题,才能实现价值。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区块链要为真实世界带来真实价值。
覆盖场景上主要有几个方面,比如,将区块链用于奶粉、钻石等跨境商品的原产地溯源,让每个商品的生产物流情况真实可见。今年“双11”期间,4亿商品在蚂蚁区块链上获得了不可篡改的“身份证”。同时,我们也在浙江舟山等地区合作探索疫苗溯源等民生痛点的解决方案。
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应用主要落在供应链金融上,实现了应收账款灵活可靠的拆分流转,能够解决供应链末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而使更多的小微企业获得平等高效的普惠金融服务。
而在跨境支付领域,蚂蚁金服区块链选择了全球最大劳务输出国菲律宾作为试点,以解决出国务工者的最大刚需:让每笔跨境汇款成本更低,且实时到账。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已于2018年6月25日在中国香港上线。第一笔区块链汇款由在中国香港工作22年的菲律宾人Grace完成,耗时3秒,而在以前需要10分钟到几天不等。今年1月8日,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又打通了从马来西亚到巴基斯坦的区块链跨境汇款通路。
《证券日报》:在支持实体经济上,您刚才说区块链应用场景主要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能否展开谈一谈?此外,蚂蚁金服区块链场景应用在赋能传统金融机构及中小微企业方面还有哪些实践?
闫莺:在服务小微领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能有效解决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问题,缓解小企业贷款难题。
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蚂蚁金服区块链目前专注于应收账款的流转和融资,通过实现应收账款灵活可靠的拆分流转,重点解决供应链末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区块链如何做到让小微企业的融资时间成本从3个月变成1秒?一方面提升了供应链上下游交易的透明度,交易状态也变得更实时和可靠,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区块链应收凭证对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建立起可靠和稳定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
也就是说,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和不可篡改的技术特征,将整个商业体系中的信用变得可传导和可追溯,为大量原本无法融资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
据统计,过去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大约仅能为15%的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们(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采用区块链技术以后,85%的供应商们都能享受融资便利。
举个例子,江苏有一家小企业,给汽车生产商供应螺丝钉,这家企业非常小,以前贷款融资会遇到很多问题,因为没人敢相信一个注册资本才10万元、只有10个人的小工厂。通过蚂蚁金服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体系,我们能知道核心企业跟它采购了螺丝钉,那么我们就可以给它放贷,这个小工厂现在几秒钟之间就可以拿到几万元的贷款,很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能够告诉你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流通机制很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的数据缺失问题,能够帮助银行机构看清你背后融资的原因,证明了融资目的和生产相关,这样风险就会降低,对银行来说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信任和风控的问题。
《证券日报》:很多人说,区块链的本质或特质是公开透明,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完整的账本,那么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区块链如何能够保护用户数据及隐私呢?蚂蚁金服是怎么做隐私保护的?
闫莺:区块链增加了企业之间沟通的效率,但前提是隐私保护,这非常重要。不能仅仅为了效率,把所有的信息都公布于众。然而区块链的隐私保护在技术上非常有挑战,要求可验不可见。区块链作为一项“基础设施”,隐私方案需要性能、通用性兼顾,这也使得这项技术难上加难。目前行业内常见的解决方案包括硬件方案和软件方案。
在蚂蚁金服,我们既有软件方案也有硬件方案。软件如同态加密,蚂蚁区块链有业界6倍的性能加速;硬件是做通用CPU芯片级别的,基于可信计算技术,使得隐私交易和合约在硬件环境中被执行验证,以保证性能和通用性,提供全链路的交易强隐私保护。
《证券日报》:在蚂蚁金服杭州总部有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画,画上是两只蚂蚁在星空下,名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幅图折射了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研究拓展的理念吗?对于未来应用场景落地有何计划和愿景?对区块链未来商用情况有何展望?
闫莺:首先我们会思考:这个技术可以解决社会上哪些根本问题?能不能产生一些新的商业机会?对于区块链,蚂蚁有自己的原则——三做三不做:三做是用区块链来解决实际问题,让金融和商业变得可信、透明和高效;不断攻克区块链通向大规模实际应用的技术障碍;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建开放的区块链生态。三不做即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蚂蚁金服绝不碰没有任何真实价值的“空气币”、不做违反法律法规的技术应用、不做任何伤害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的行为。蚂蚁区块链目前的尝试比较创新,但肯定要符合国家的监管和规定,包括数据隐私问题。
其实区块链商用的前景虽然非常广泛,但总体来讲,今天我们仍然处于起跑阶段。在今天,产业协同为区块链制造了很多机会。区块链的本质是构建信任机制,所以未来的应用也会是泛行业的。在数据和价值需要流转的地方,在效率比较低、流程特别长的地方,发展速度尤其快。未来,区块链会像移动支付一样,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总的来说,区块链构建的价值网络,将对数字经济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会有更多的交易和信息交换通过区块链建立互联互信体系。这将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产生巨大的改变,让我们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医疗保险体系更加高效快捷,各种流通交易的票据将从物理世界搬到另一个链上数字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