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突发,其实去年12月份就开过会了,邀请很多平台到场,当时不强制劝退,但建议一些平台退了算了,反正不盈利,没必要硬撑。
这让好不容易活到了2019以为自己熬过了寒冬的平台好生伤心。其实不止深圳,杭州去年就开始了劝退,坊间流传的标准就是一个亿。万达老王的一个小目标,就是一家平台的生死线。有老板不愿退的,结果街道通知他搬家,此地不留。
小的先退,大的呢不知道,有人说是要团灭,群主倒觉得不太可能,没那么严重。
这两个城市算是比较明确并付诸行动的,暗示或引导小平台良性退出的早就开始了。比如广东老早就出了引导退出细则,厦门和湖南都出过不予备案的平台名单。但具体规模不详,事实上,就是已经开始清退的,诸如杭州等地,也没有书面上的红线标准,至于老板们所说的,干脆出个文件,喊符合条件的集体退出更不可能,这种只可意会言传的东西怎么能付诸书面呢。
也有圈内人表示,某地金融办领导在行政核查时直接劝退某平台,连兑付计划都给了建议,并表示你们可以录音,但我们不会发文。
话说这么不受待见,平台们为什么不退,非要像野草一样顽强的活着?
着眼于未来啊,万一实行牌照制,这块牌就值不少钱,老板们也像赌一把明天。而且赚不赚钱,一看利率,二看体量,体量小不赚钱,但体量大了同等利率的就规模致胜,因为边际成本是递减的,这就是头部平台赚钱的理由。要是通过了备案,再扩大规模,以后的日子还是美好的。
有老板表示:不甘心,我前前后后投入了数百万,人力、心力无数,一直老老实实、兢兢业业,凭什么就自裁了,熬过去才能看到天。
更有人大呼冤枉,此前我们是过亿的,听话进行了双降才到如今,虽然我盘子不大,但业务干净。合规什么没带怕的,凭什么野的还活着,乖的不让干了。
但是否不想退就可以不退呢?怎么可能。
有平台反映,劝退时有经侦在场。虽说作为独立经营的企业,只要兑付没问题、投资人不去报案立案就可以活着,其他机构不好干涉,但银行存管要接吗?现在各银行都开始查存管名单,不合意的就清退或到期不续签,甚至某家银行直接退出存管市场,闪了众多平台的小腰。
目前进白名单的存管行就那么多,也不太接入新客户,被其他家退出的也不太有银行接盘,再说,换家银行换套系统,要花的钱不是一点点。
活不能活,死还得好好死,因为备案推进、行业自查时,各家都已将信息上报,责任人划分明确,该边控的也已经边控了,想圈钱跑路、恶意清退是很难了,敢劝退就不怕你跑。
近期听说很多平台搞回款截留,就是借款人已经还钱,但没让他打到存管账户,结果出借人看到的是还是逾期,拿不到钱。这种不要脸的做法已经很难玩了,一是强监管,二是出借人也提高了警惕,里面的财务及律师都自发行动起来,甚至组成债委会聘用专业人士进行审计。
深圳的蜜蜂有钱就玩了这招,出借人表示,看到逾期打电话给借款人的时候,对方表示已还,还给出了还款截图。但这笔钱他们非但没拿到,平台还让他们签个协议,同意拿出本金的10%当催收费用才能帮忙催收,等于不管催不催来,债权已经打折,否则不管,但同意了这钱也未必催的回。
相信出借人的心里都有一万头某种动物飘过。
浙江银保监局刚刚下发的《关于加强互联网助贷和联合贷款风险防控监管提示函》规定,外包风控被禁止,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外包,打了众多金融科技公司老板的脸。
非但不让吃肉了,给人打工喝点汤也不行了,大平台怕是也要被饿廋了。按行业人士的话说,是先压缩规模,等小了再收拾。
总之,小的被劝退,大的被约束,2019,只怕比2018更冷。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互金小说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