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金融领域“可视化”应用中外有别?大举押注的背后和举步维艰的障碍

2020-01-08 08:36:39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这种操作方式肯定比EXCEL图表形式更有效,因为交易员可以通过VR技术,直接解决客户的很多疑惑,从而实现更好的交流效果。

  随着VR/AR(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发展,越来越多金融机构都将它视为新的金融生态变革力量。

  包括花旗银行、富国银行、富达投资等全球大型金融机构都在VR/AR技术领域投入巨资,致力于将这个新兴技术成功应用在金融交易、客户营销与合规操作环节。

  比如富达对客户服务员工启动VR培训,目的是要求客服人员进行换位思考,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花旗银行则尝试通过AR技术建立交易员新的工作场景以提升交易准确性与操作效率。

  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目前华尔街金融机构对VR/AR技术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三大场景,一是将数据“可视化”,从而帮助交易员更有效地理解复杂数据所折射的内涵,提高交易决策准确性;二是将复杂理财产品的条款与投资理念进行“可视化”,以便投资者能更好地了解这些产品的投资逻辑与潜在收益风险比;三是将复杂的业务操作流程“可视化”,令监管部门能更清晰地了解这些业务操作流程是否达到合规标准。

  “不过,受制于不少硬件尚未成熟,目前VR/AR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多数应用仍在摸索阶段。”他指出。比如德美利证券(TD Ameritrade)曾通过VR/AR技术对理财产品条款与投资策略进行“可视化”演示,但收效不如预期,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投资者不习惯戴上VR眼镜长时间地观看相关产品可视化演示,更希望与客户经理面对面答疑解惑。

  值得注意的是,VR/AR技术在国内金融领域的应用可谓蹒跚起步。

  一位国内金融科技公司负责人透露,此前,他们尝试将理财产品条款通过VR技术进行可视化演示,以便投资者能有效地理解这款产品投资逻辑与潜在收益风险比,但实践效果同样不如预期,原因是金融机构担心VR技术所呈现的产品演示内容可能与当前产品销售合规操作要求相冲突,导致金融机构陷入误导销售烦恼。

  后来他们一度打算将VR/AR技术应用在金融交易层面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又发现不少金融机构不愿“分享”核心数据,导致相关尝试效果差强人意。

  在他看来,VR/AR技术要在国内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与合规操作细则的指引,另一方面则需要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愿意“分享”自身核心数据。

  欧美金融机构大举押注

  当前VR/AR技术在欧美国家金融领域得到最广泛应用的场景,主要是交易层面。

  “尤其是复杂的期权交易,为客户执行期权交易通常是一项困难且复杂的任务,很难用连贯方式向客户解释清楚其中的交易逻辑与策略。”期权交易经纪公司Dash Financial联合创始人David Karat透露,因此他们尝试通过VR/AR技术将整个交易逻辑与相应的交易决策机制进行“可视化”,便于客户了解。

  在他看来,这种操作方式肯定比EXCEL图表形式更有效,因为交易员可以通过VR技术,直接解决客户的很多疑惑,从而实现更好的交流效果。以往,客户只能通过交易员讲解与图表了解其交易策略,不但很多金融专业术语无法理解,而且对交易员的生涩解读也一知半解,导致沟通效果差强人意,甚至双方容易因收益亏损引发矛盾,影响彼此信任度。

  目前,Dash Financial在美国期权交易市场占据约16%的市场份额,每天在处理大量期权撮合交易同时,需要向客户解释各种场景下的期权交易决策依据与操作逻辑,因此通过VR/AR技术,可以大幅减轻他们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成本。

  上述对冲基金经理认为,要让VR/AR技术在用户与交易员之间搭起更有效的期权交易逻辑沟通桥梁,首先要解决大量复杂期权市场数据可视化演示问题。这需要VR/AR技术人员与数据分析师密切合作——先由数据分析师从中挑选核心数据,并点出其中的交易逻辑,再让VR/AR技术人员将这些数据内容进行可视化“呈现”,达到通俗易懂的效果。

  他坦言,目前在华尔街,尚未出现相关操作成熟可靠的成功案例,主要原因是很多交易数据过于复杂且交易决策需要兼顾多种场景因素,导致数据分析师难以有效梳理作为可视化呈现素材,而VR/AR技术人员对金融不够精通,导致很多投资逻辑在“可视化”后存在不少错误。

  不过,华尔街金融机构依然愿意对此投入巨额资金,原因是一旦金融交易、产品营销、合规操作都能通过可视化方式呈现,将构筑他们未来的强大业务竞争优势

  比如富国银行已建立了一套AR操作系统,让投资者能在虚拟化的空间中,与银行柜员进行互动,进而可能逐步取代实体营业网点。不过,投资者是否能随时随地与银行柜台开展上述“互动”,其便利性能否令广大投资者不再前往网点寻求面对面金融服务,仍是未知数。

  国内应用举步维艰探因

  相比欧美金融机构大举押注VR/AR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国内金融机构在这方面的投入则显得“落后一大步”。

  前述金融科技机构负责人透露,目前国内很多VR/AR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尝试都滞留在实验室层面,还难以进入产品孵化与商业化推广阶段。究其原因,机构的谨慎态度令VR/AR技术在国内金融的应用举步维艰。

  此前,他所在金融科技机构曾尝试将理财产品条款与投资策略通过VR技术进行可视化演示,以便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产品收益风险比。但实践结果不如预期。究其原因,一是不少用户不习惯这种全新的产品营销方式;更愿与客户经理面对面沟通答疑解惑,二是金融机构不愿分享核心数据与投资策略逻辑,导致可视化的内容所折射的投资逻辑“不完整”,尤其是部分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与产品宣传资料不一致时,机构更加不愿分享相关数据导致“真相泄露”;三是部分金融机构还担心可视化所呈现的产品营销内容与当前产品合规操作要求相冲突,反而给自己带来误导销售的烦恼。

  后来,他们一度打算将VR/AR技术转移到金融交易层面的应用,即帮助金融机构将大量数据可视化,帮助交易员提高交易决策准确性,但他们很快发现,不少金融机构担心核心数据泄露,根本不愿分享这些数据,导致VR/AR技术应用效果同样不理想。

  “几次碰壁也让我们意识到,VR/AR技术在国内金融市场的应用,仍缺乏成长的土壤。”他指出。所幸的是,近期波兰一家金融科技公司Comarch的尝试,让他们看到新的灵感。具体而言,这家波兰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和Oculus Rift操作系统,为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建一个基于AR的生态系统,这些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机,与企业主进行相互沟通,相关投资与经营数据则在虚拟会议场景呈现。

  在他看来,这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被投企业的经营动态,相关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在P2P或股权投资场景。然而,随着P2P行业逐步出清,他们注定没赶上最好的发展黄金期。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